一、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遗传与抗性育种(Heredity and resistance breeding)
课程代码:231010037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50/3(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10学时)
需预修课程:植物学、生物统计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
适用专业:适用植物保护专业的本科教学
课程简介
遗传与抗性育种学课程是研究选育及繁殖具有抗性的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主要任务是在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抗性)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此外在其繁殖、普及过程中,保持品种纯度,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它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
要求员工在掌握遗传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认识到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掌握种质资源搜集、保存及开发利用的原理,熟练掌握植物引种、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与良种繁育等的基本理论和重要农作物育种技术,弄清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
员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理论、知识目标:掌握植物遗传、变异、选择各环节的基本知识。掌握基因、性状传递的基本原理;熟悉并掌握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熟悉典型生长发育操作环节工作原理和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员工分析和解决有关单元操作的能力及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达成目标:本课程对应农学专业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要求2和3。本课程对应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协作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在掌握遗传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在作物选育、繁殖、普及过程中,保持品种纯度,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 (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作物遗传育种的含义、内容和任务;
2.作物品种的概念及其类型;
3.作物育种目标。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作物品种的类型和概念;掌握制定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和主要育种目标;理解优良品种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了解作物遗传育种的性质和任务。
本章重点、难点:品种的概念和类型、作物育种目标。
第一章 作物遗传的物质基础(讲课5 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内容:
1.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特征;
2.细胞分裂及减数分裂;
3.植物配子的形成;
4.作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细胞分裂及减数分裂的全过程及遗传学意义;掌握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特征;作物的繁殖方式;理解植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细胞分裂及减数分裂的全过程及遗传学意义。
难点:减数分裂解释植物配子的形成。
第二章 作物育种的遗传基础(讲课10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内容:
1.经典遗传规律;
2.细胞质遗传;
3.数量性状的遗传。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遗传的三大规律和数量性状的遗传;掌握遗传力的估算;叶绿体遗传和作物雄性不育的遗传;理解数量性状不同于质量性状的遗传特点;细胞质遗传的特点;了解一对、二对乃至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多基因假说的要点。
本章重点、难点:遗传的三大规律和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三章 变异的来源(讲课10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基因突变;
2.染色体结构变异;
3.染色体数目变异;
4.群体遗传变异。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变异的来源;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鉴定方法;基因突变的鉴定方法;理解各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遗传效应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生物学特点和遗传特点;了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基因突变的意义和影响因素、突变的机制和特征。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鉴定方法;基因突变的鉴定方法。
难点:变异的来源。
第四章 种质资源和引种(讲课2 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种质资源;
2.引种。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引种的程序和方法,能够按照引种规律引种;
2.掌握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研究与利用的方法和技能;引种理论;
3.理解种质资源的重要作用;主要作物的引种规律;
4.了解中国作物种质资源概况;引种作用。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引种的规律。
难点:种质资源的选择;引种程序和方法。
第五章 选择育种(讲课3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内容:
1.选择育种的概念和特点;
2.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纯系育种程序;
3.选择的方法。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选择和鉴定的方法;
2.掌握选择育种的概念和特点;理解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纯系育种程序;了解集团选择、改良混合选择的方法和程序。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
难点:选择和鉴定的方法。
第六章 抗性育种(讲课6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抗逆育种;
2.抗病虫育种;
3.蒸发:蒸发的基本概念:蒸发过程的基本概念,食品物料蒸发的特点,温差损失。
教学要求:
了解作物逆境种类,抗旱性、抗寒性的含义及选育的鉴定指标。掌握与抗病性、抗虫性有关的概念及鉴定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选抗逆育种的特点,抗旱性、抗寒性的鉴定技术和指标。与抗病性、抗虫性有关的概念;作物抗病虫育种的特点性;作物抗病虫性的类别与鉴定方法。
难点:抗旱性、抗寒性的鉴定技术和指标。病原菌致病性的遗传与变异、作物抗病性的类别、机制和遗传。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的成绩将由平时成绩(考勤、作业及课堂测验)、实验成绩(参与情况+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30%、实验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50-6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待定。
参考书目:
1.《遗传学》,李惟基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标准书号:ISBN 9787811172089。
2.《植物育种学》,胡延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标准书号:ISBN 7-04-012184-0。